一、外觀與內部結構細節
- 自然紋理與包裹體:真水晶多有冰裂紋、雲霧、棉絮、色帶、礦物包裹體等天然「雜質」。
- 完美度警示:假水晶(如玻璃、塑膠)通常過於完美,內部無雜質、無裂紋,外觀對稱、色澤均勻。
- 氣泡檢查:用放大鏡觀察,若發現圓形氣泡,幾乎可確定為玻璃仿品,天然水晶極少有氣泡。
-
表面觀察:真水晶表面常有天然凹痕、刮痕、微小坑洞或不規則生長線,假水晶則表面光滑無瑕。
二、顏色與透明度
三、物理性質測試
測試項目 | 真水晶特徵 | 假水晶特徵(玻璃/塑膠) |
---|---|---|
重量/密度 | 手感沉重,密度高 | 較輕、密度低 |
溫度感覺 | 觸感冰涼,暖手慢 | 觸感溫熱,暖手快 |
硬度 | 摩氏硬度7,可劃玻璃但不易被劃傷 | 硬度低,易被鋼刀、銼刀劃傷 |
雙折射現象 | 某些水晶(如石英)有雙影(雙折射) | 玻璃、塑膠無 |
聲音 | 輕敲時聲音清脆、共鳴 | 聲音沉悶、無共鳴 |
四、光學與進階檢測
- 放大鏡檢查:10倍放大觀察內部結構,真水晶多見天然雜質、裂紋,假水晶則常見氣泡或模具線。
- 偏光鏡檢查:轉動水晶,真水晶會有明暗變化,假水晶無明顯變化。
- 熱導儀測試:調至指定檔位,真水晶熱導率高,假水晶變化不明顯。
- 光譜/折射率:專業儀器測量光譜吸收線、折射率,每種礦物有獨特數據。
-
紫外線檢測:部分天然水晶會在紫外光下發光,染色或假水晶反應不同。
五、簡易家庭測試
六、進階實驗室鑑定
七、購買建議與常見陷阱
- 選擇有天然瑕疵的水晶,如冰裂、雲霧、色帶、包裹體。
- 避免購買過於完美、色澤均勻、價格過低的產品。
- 索取專業鑑定證書,尤其是高價水晶。
-
警惕染色、合成、玻璃仿品,如「爆花水晶」、「染色紫水晶」等。
結論:
綜合上述方法,建議先用肉眼和放大鏡檢查外觀,再進行溫度、重量、硬度等簡易測試。如仍有疑慮,可尋求專業儀器檢測或鑑定機構協助。